#DL;LM_5:The Future BreakFast 2 — 你的子女不是你的子女。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內文_1
人不應該以力量對抗力量,而是由一套對抗招式,接受對方的能量流動,然後借走、進而化解其力量。這是適應法則。
— 李小龍
1.) Volatility 變動的另一端不是不變,是Anti-volatility 反變動
在大多人的認知中,「不變」的背後名叫「預設模式」。當「預設模式」出現變動,各種負面情緒緊隨而來。「為甚麼不是XXX?」、 「他應該是XXX!」、「這件事情不應該這樣!」、「我們應該依據XXX的方向走。」等等。
「『預設模式網絡』是指我們甚麼事都不做,也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對象上時的大腦運作模式。從心理學上來說,這個「預設模式」在大多數情況下占主導地位。只要我們不從事某種特定的心理或身體活動,它就會接手進行管理。」
正如之前說過,改變和死亡是在所有事情之上,以及把「改變」變成「不變」,都是改變;把「死亡」變成「不死」,都是死亡。不變和不死是妄想。
「適應力(Adaptability)強」是多重潛能者的五種「特殊天賦」之一,多重潛能者在許多情景與角色下都安之若素。我們識多才廣,可以根據不同對象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技能。
我們可以做許多事情,在各種活動之間靈活轉換,這種能力讓我們成為獨特的人,相對的不容易被取代。在VUCAF(Volatility 變動、Uncertainty 不確定、Complexity 複雜、Ambiguity 模糊和 Fragile 脆弱)的人類世環境裡面,具備適應力讓我們更能隨機應變。
「在經濟狀況不明朗的情況下,具備良好的心態,能夠接受不穩定,在重新調整事業、商業模式與商業的既定假設(business assumption )時,願意忍受這個過程,甚至樂在其中。」Fast Company的前編輯Robert Safian這樣解釋「適應力」。 在VUCAF 的時代,適應力不只是一種優雅,更是必備的能力。
很多人會認為多元潛能者經常改變、不定性和不夠耐心。數年前我會有這樣的自我認知 — — 我發現內在真實的特質跟這個由病變了的資本主義的社會格格不入,這也是我第三次面臨死亡邊緣的主要原因。
李小龍也經歷過心理和身體上的痛苦。因為在訓練的時候,不小心弄傷了背肌,他試過一整年不能好好工作。當時他剛剛置業,需要照顧太太和一子一女,經濟是必須處理的事務。所以李小龍的太太都需要工作,幫補家計。
我曾經擁有蠻嚴重的抑鬱症狀,計劃過自殺。當時只要再多一點精神衝擊,現在的我不會存在。那段時間,我發現死亡不可怕,生存才更可怕。正如很多人認為鬼怪妖魔很恐怖。同時,如果閱讀歷史,你會發現在人類自相殘殺引起的事件而死亡的人數更多,人殺人比鬼怪妖魔殺人更恐怖殘酷。生存在滿是人類的世界才是事實上的可怕。
當然,除了「人類比鬼怪妖魔更很可怕」之外,我花了大約一年多的時間一邊接受抑鬱的自己,一邊經過不知從哪裡來的好奇心嘗試從巨大無比的內心陰影中尋找自己。然後,Empath共感人、Multipotentialite多元潛能者和Flâneur漫遊者出現在我的眼前和認知裡面,甚至「資優成人」的特質竟然出現在我的身上。
沒錯,就是父母或長輩們認知中「資優兒童」的那個「資優」。經過我尋找和觀察那些成長了的資優兒童的大人的分享,發現了自己的特質和能力和他們極度接近。
心理學家 Howard Gardner 大周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人類擁有8.5種智能:包括語文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邏輯-數學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nece)、肢體-運作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內省智能(Inta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觀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和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我對空間的高敏感度和記憶力,竟然跟空間智能比較高的人是一模一樣。
「善於砌模型或製作立體模型
善於在陌生地方找出路
能輕易地想像鳥瞰事物的景象
能清楚記憶和描述視覺意象」
根據資料,以上是空間智能比較高的兒童的特質。只要我們去過某個地方一次,便會記得怎樣前往和那裡的結構和模樣。甚至在我還熱衷於打籃球的時侯,對球場的比例相對的敏感,傳球的準確度比較好。
從《Gifted grownups》的作者,以及資優教育專家一致認為資優不等如智商高和成續好。「資優成人問題」意指那些沒有得到家庭善待,讓他們沒有機會更加了解自己的天賦,從而無法獲得肯定的資優兒童,慢慢成為了成人。
由丁凡和唐鳳合作把《Gifted grownups》翻譯成《我的天才夢》,以下14點是資優成人的行徑,我符合了其中的13點。
「1.)做事比別人快。(相對的比較快。)
2.)有更多的生命能量。
3.)對新事物有無止盡的好奇心。
4.)工作常常很快的失去吸引力。
5.)對美及痛苦都更為敏感。
6.)真正的具有同理心和敏感的認知。
7.)不怕被別人當作怪胎。
8.)喜歡玩。
9.)具有強烈道德觀念。
10.)比別人多一些覺知和直覺。
11.)表示覺得自己和世界格格不入。
12.)能夠看到模式和共通性,擅於抽象思考。
13.)智商可能超過130。也可能低於130。
14.)看起來就是比一般人複雜。(這個複雜的人可能同時「比較純真,但也比較有知識﹔喜歡原始的象徵,也喜歡嚴謹的邏輯。他可以一方面比較原始,一方面又顯得比較有文化﹔比較具有破壞性,同時比較具有創造性﹔有時候顯得有些瘋狂,但是又比一般人更清醒。」 )」
巧合地,這13個特徵和Empath共感人、Multipotentialite多元潛能者和Flâneur漫遊者的特徵重疊。最初發現的時候,我非常驚訝的大叫WTX,自己竟然是其中一個當代問題的一部分。(我沒有測量過自己的智商,所以是未知。)
在上一篇最後那張圖片裡面,顯示了我錯連續兩年入International cat photography 的最後10名獲選者,以及是在2017年的那個年度第一名,在英國展出。還有我負責編寫、攝影和編輯(文字和照片)的飲食指南幸運地能夠在台灣出版和發售。我的照片和文字比我的物理身體更利害,能夠走出香港,證明我的攝影和文字技巧具備一定的水平。
同時,在香港,我的正職工作就是一名薪金只有港幣$12,000和最基本的法律規定的福利的外派員工Web Marketing Support。從入職的2015年到現在,薪金和福利沒有輕微增加,是在被外派的公司裡面的食物鏈中的最底層,或被稱呼「垃圾」。
然後,我在正職以外,在極度接近零資金的情況下,憑著熱情、信念、天賦、能力、愛和慈悲心,利用生活裡僅餘的時間,創立一人公司,就是Super Normal Life Lab 超日常生活研學所。
在Super Normal Life Lab 超日常生活研學所,因為一天只有24小時、一個星期只有7天、接近零的資金,以及零收入的限制,我盡力親力親為,負責擔當指導者、策劃、研究員、演講者、story teller、編輯、寫手、文案、攝影師、設計師。(沒有足夠的資金,只能拼盡全力的運用擁有的時間、天賦和技能。)
因此,我大膽改良了Future studies 未來學,成為Future detox 未來排毒。 運用Future detox 未來排毒這思考工具,在差不多3年多前,我發現一些事情的出現機率很高,如台灣將會成為國際焦點、某東方大國將會出現嚴重的問題、大部份西方國家會隨著「尾巴」愈來愈厚而出現重大事件、台積電的發展會大幅增長、香港的姜濤和Mirror會火紅等等。
3年多後,這些事件逐一出現了,證明這套覺察工具是可行的。
跟著,我更綜合天賦和技能,發現「碎形同理心免疫系統」和運用「書目療法輔導」(Bibliotherapeutic counselling),嘗試幫助大家療癒(Heal)思維和觀察裡的盲點,處理各種無形的「醫療傷害」。
還有,這幾年間,我也不斷傳履歷和找工作。就算我的Skill set 符合某些工作的要求,最後都是沒有回音。這些經歷足夠讓人懷疑人生,以及反思為甚麼。
當社會認為「資優」是好東西,我的真實經歷告訴大家,社會希望得到的是符合自己心中所想的事物。即使你具備相對專業水平的技能和能力,當你的特質超出大部份人的認知,你也會是地底泥、廢物和怪咖,連一文的市場價值都沒有。
直到現在,我依然身處於這種環境,在充滿矛盾的偏見裡適應和努力生存, 同時繼續發揮天賦和達到我生存在這個維度的目的,以及燃燒心火,成為黑暗中的那點光,嘗試陪伴、幫助和療癒人心。
李小龍在比我更艱難和艱辛的環境工作,除了被歧視,其實他的背傷一直沒有完全痊癒。他都是帶著傷患演出、受訪、對打、示範武藝、授課和寫作。我也試過背肌過度疲勞,那種痛楚既煩擾又不能馬上康復,卻實實在在的影響生活中的每一刻 — — 包括睡覺的時候,真的令人躁鬱。
他用心訓練背部周圍的肌肉,支撐和分擔背部的弱點。所以大家看到他在電影《猛龍過江》中的拉展背肌的畫面的時侯,絕對不會想到那些肌肉竟然藏著長期傷患。
李小龍不止需要面對背肌傷患的糾纏,還有嚴重的近視、身高不高、長短腳和只有一顆睪丸(這是他的一位小學同學黃霑先生曾經在專欄中分享。那篇散文也非常精彩。)。同時,這位前輩成為了當代其中一位獨一無二、成就卓越的武術家、哲學家和藝術家。
Anti-volatility 反變動的比喻就是沖浪,觀察和感受湖泊或大海的變動,再迎向浪花,配合海浪流動的變化,從而享受其中。學會觀察變動,然後從變動中獲得有形或無形的益處。
「在止息中的止息不是真正的止息;只有在運動中的止息才能讓普遍的節奏清楚顯現出來。與變共變是不變的狀態;至柔的東西不能被折斷。」李小龍運用處在運動中的水的比喻告訴我們,水的本質沒有改變,只是隨著盛器的形狀而改變。這是對Anti-volatility 反變動最貼切的比喻。
父母和長輩們,你願意倒出杯中變了味的水,一起再次學習,重新倒進新鮮的水嗎?你願意跳出預設模式嗎?
作為Multipotentialite多元潛能者的我們就在身旁,與你們一起走出「預設模式」。這個過程不會如大家想像中困難,我們願意陪著大家找出一套對抗招式,接受對方的能量流動,然後借走、進而化解其力量,在沒有失去自我的狀況適應。
下一點是Uncertainty 不確定的另一端不是明確,是Anti-uncertainty 反不確定。待續。
引言(已完成)
1. Volatility 變動的另一端不是不變,是 Anti-volatility 反變動。(已完成)
2. Uncertainty 不確定的另一端是不是明確,是 Anti-uncertainty 反不確定。(已完成)
3. Complexity 複雜的另一端不是簡單,是 Anti-complexity 反複雜。(已完成)
4. Ambiguity 模糊的反面不是清晰,是 Anti-ambiguity 反模糊。(已完成)
5. Fragile 脆弱的另一端不是強固,是 Anti-fragile 反脆弱。(已完成)
總結和三本選書(已完成)
P.S. Follow 我的Twitter 和Instagram,那邊的更新速度比較快。
P.S.S 最後,如果你覺這篇文章,以及我之前寫的文章值得閱讀,請forward給你的 3位朋友閱讀。你不follow、不拍掌也可以,因為我比較關心大家的真實生活,不是數碼數字的上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