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療法5:愛無能的世代:追求獨特完美的自我,卻無能維持關係的一代 #21STCREN
對那些渴求的人來說,時間是緩慢的;
對那些驚懼的人來說,時間是快速的;
對那些哀傷的人來說,時間是漫長的;
對那些歡慶的人來說,時間是短促的;
不過,對於那些懂得去愛的人來說,時間是永恆的。
── William Shakespeare 威廉.莎士比亞
不完美地愛,做一個愛情白痴,讓自己忘記所有愛情的理想。
── Sark 薩爾克
藥方(Cure) 5:《愛無能的世代:追求獨特完美的自我,卻無能維持關係的一代》(Generation Beziehungsunfähig)
適合對象:單身男女、單戀中的男女、正在考慮開始或結束關係的男女、正在戀愛的男女、不懂怎樣去愛的人、沉迷Soicla media的男女、希望更理解自己的男女、剛剛新婚的男女、正在面對兩性關係問題的男女、對20–40歲的男女誤解的長輩、不懂現代兩性關係的長輩
你是單身嗎?你現在身處在很多問題的兩性關係嗎?你正在考慮表白嗎?你正在單戀嗎?我相信不少人正在面對一些兩性關係的問題。當然我也經歷過,而且我的經歷也讓我學會及懂得處理兩性關係的疑難。
上面的照片是我現在的樣子,下面是我曾經的樣子,很難相信我曾經是重達230磅的胖子吧。這是我其中一個重要的經歷,讓我擁有「切膚之痛」的感受和觀察。「矮肥宅」這3個特質是當代的兩性關係常常被人討論或嫌棄的。除了矮之外,我的身高是190厘米,其他2種特質我也有過。(宅的意思是過度專注於某一種事情而忽略生命中其他事情,不單只會是沈迷於動漫,工作狂也是屬於宅。)
然後我主動減肥,做極多運動,還有學習控制飲食、怎樣跟異性相處和性教育。從16到24歲那段時間,我閱讀不少兩性關係與性教育的書籍,包括身體語言的運用及解讀、微表情的知識、聆聽技巧、說謊和探查謊言的技巧、男女關係之間的相處之道、自我認識的方法和心得、尋找自我的個人分享、攝影、生活美學、健康(瘦身、減肥與護膚的東西包含在內)、飲食、東、西方玄學的東西(只是開始接觸和閱讀)、少許心理學、少許哲學、小說等等,還當了義工蠻多年、接觸戲劇、攝影和寫作,之後嘗試把學到的所有東西實踐,看看哪些有用,哪些不太有用。我再往前多走一步,還開始在網上編寫關於兩性關係和性教育的文章,分享怎樣追求異性的心得,幫助當時的單身人士。(當然還有正確的性知識。)因此,我對很多關於兩性關係的書很挑剔,而這本書是我認為是不能錯過的書,對當代的男女關係帶幫助,把大家眼前的濾鏡拿掉。
這本書分成4個章節 –「完美的愛,只是假象」、「以職業為使命」、「三十歲是新的二十歲」與「現代人的新宗教:自我優化」。雖然這本書(德文版)是在2016年出版,不過,直到現在內容依然有效,真的讓我們嗅到濃濃的諷刺氣息。於39章「診斷結束:愛無能」是作者編寫這本書的主旨,大家不妨從這部份了解作者的觀察、意見及想法。而且,作者從兩性關係的問題之中,找出更多省思和具啓發性的意見。
同時,作者的意見放下關於兩性關係及性教育的文章所觀察和感受是非常接近,「親密關係障礙的人,覺得難以建立與他人之間的聯繫,因為他們將一切過分理想化。他們對伴侶有過於具體的想法,這些想法沒有人能滿足,因為理想畢竟是幻想,不存在於現實生活裡。」– 大家對這個解釋有點熟悉?如果你問一位單身人士的擇偶條件是甚麼?如果你問一位單身人士的擇偶條件是甚麼?他/她們會想一想,然後一些典型的答案就會出現。
我們把問題倒過來問:「哪些對象是你不會選擇?」,比較真實的答案會颶風向你襲來,女性:不細心、沒禮貌、不帥、頭髮稀疏、矮、肥胖…….;男性:拜金、做作、食相難看、樣子一般、很多肥肉、不美麗、不會做家事…….吧啦吧啦從他/好們的口中衝出來。「假如你心中的那些條件只是存在於想像之中,或者過分理想化呢?」,Via Negativa(否定法)就是那些不適具人性化的概念改變,變得更適合當代的男男女女,讓大家更懂得愛。
我曾經被異性編進「Don’t Touch Me Zone」和「Friend Zone(工具人區)」之中的類型。經過大量學習及實驗,我成為「有機會成為Boy Friend Zone(男朋友區)」的類型,甚至我學會說謊的技巧。我大概明白那些利用外籍型男頭像的騙徒怎樣去騙取目標的信任,再進一步達成目的。不過,我卻把這些技巧用在正面的事情,因為對Empaths(共感人)來說,欺騙及被騙的人的負面情緒都是極強烈,不主動產生才是最佳的行為。
懂得追求愛情的人都明白追求的技巧就像風一樣,當風聚集在一起,變成一股颱風,威力才是最強(破壞力也一樣,所以需要學會控制它)。幸運地,我終於遇上我的未婚妻。我的風只吹向她,慢慢地我的技巧更精進了。這本書也適合結了婚的20至30歲的朋友,因為它提醒我們必須學會處理愛的能力,而且我們必須在真實的面對面的情況下學會。不怕失敗,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繼續學習,跟對抗公式化的制度對我們訂下的虛假定義。
「愛是甚麼?」也許轉一轉問法,「愛不是甚麼?」,在這個愛無能的世代裡,可以讓我們就算不能一時之間找到愛是甚麼,卻能夠跟愛更接近,跟永恆更接近。我建議大家閱讀《愛無能的世代:追求獨特完美的自我,卻無能維持關係的一代》(Generation Beziehungsunfähig)這本書,一定獲益良多。
P.S. 我將會提供「出租大叔」服務,大家可以預約跟我閒聊,或諮詢和討論兩性關係和性教育的事情 ,以及關於選書怎樣幫助我們。如果大家希望跟一位 Empath 共感人(甚麼是共感人?)閒聊,下一篇選書治療會有完整的預約詳情。謝謝:)
P.S.S. 最後,如果你覺這篇文章,以及我之前寫的文章值得閱讀,請forward給你的 3位朋友閱讀。你不follow、不拍掌也可以,因為我比較關心大家的真實生活,不是數碼數字的上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