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書目療法2之前:選書 , 書目療法輔導人 #21STCREN
治療者並非是一位找來幫忙治療你的某個人。
治療者是幫你找到在你自己之中的鑰匙,
用你自己的能力來療癒的某個人。
— Unknown
所以我不是為了加強「半途而廢」和「沒定性」的刻板印象,不過我是一位內向的 Multipotentialite 多重潛能者、Empath 和 Flâneur 漫遊者。因此我真心相信大部入相信傳統或亞洲文化的人認為多重潛能者是有問題的人,不能信任。原因是他們的變化太快,叫人看不透。
也許是天意,還是吸引力法則。記不起從甚麼時候開始,我每一個月會購買跟閱讀一、兩書或雜誌,現在依然。當我找到「A Guide for Those Who (Still) Don’t Know What Thay Want to Be When They Grow Up」(中文版剛剛出版了,叫做沒定性是種優勢)的時候,就是我感受到自己有憂鬱症的病徵,便嘗試辦法治療自己,幫助自己平衡自己的心理狀態。沒錯!平衡。因為讓我想過自殺的原因就是長期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同時我了解「自己擁有足夠的能力幫助公司解決它們的問題」,而且它們卻一直說找不到寫出適當的文字、拍出優質影像、分辦內容的優劣再修正的人。
書中說的五種多重潛能者的超能力,分別是能夠融合各種點子、快速學習、適應力、大局思考和聯想與翻譯溝通。不同的多重潛能者擁有各異的技能,而我的技能偏向軟性 (Soft Skill),觀察、漫遊、敏感力、聆聽、同理心、閱讀、編寫文字、攝影(特別是貓攝影)、講故事和飲食。所以我的工作(事業)運一直不佳不是沒有原因,商業社會不太重視這些軟性技能,它們不會製造商業價值。能夠賺到實質金錢的技能才是最重要!
還有,誰不需要金錢?多重潛能者也需要。書中說到主流的職涯建議多數忽略,甚至不會談多樣性。可是我們也非常需要多樣性,是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 我觀察的情況是商業社會希望大家懂得一定數量能夠解決問題的技能,同時希望能夠穩定,不會追求變化。大部入的人認為多樣性代表不專一,不會深入的學習。其實,當我們對某些東西感到極度興趣,我們是會深入研究和學習。只是當到達自己所追求的程度時,便會停止,然後轉向深入研究和學習其他東西而已。這個誤解的影響力非常強勁,讓很多人誤會多重潛能者。
這本書打通了我的意識中被堵塞的河流,再把我讀過的書跟學過的知識融合,讓我明白自己原來不「是問題人士」,只是很多人不了解多重潛能者的存在、特質和能力,包括我自己。而書中提到「Bridge Maker」這個名詞,同時根據我的經驗,我的確想過「Bridge Maker」。好奇心、觀察力跟表達能力加上Empaths的高敏感度,再連結寫作、攝影、多角度思考、同理心和聆聽技巧成為我這個獨一無二的多重潛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