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療法10:《反脆弱》+《不對稱陷阱:當別人的風險變成你的風險,如何解決隱藏在生活中的不對等困境》運用反脆弱創造未來 P.1 #21STCREN
吃下藍色的藥丸,故事就此完結,你會在自己家中的床上醒來,繼續相信你想要相信的一切種種。吃下紅色的藥丸,你就可以待在愛麗絲夢遊仙境裡頭,在我的指引之下一探這兔子洞裡的深奧玄機。
── Morpheus,《The Matrix》(駭客任務/廿二世紀殺人網絡)
為甚麼洗腦對很多人有效?因為它由三個承諾組成:第一個承諾是在未來,一盤金子正待在彩虹的盡頭,更保證你一定成功拿得到;第二個承諾是當你聽我的說話,你不會得到懲罰;第三個承諾是你跟隨我說的去做,可以讓減少你的恐懼。這些就是不能抗拒的承諾。
── 賽斯.高汀 Seth Godin
藥方(Cure) 10:《反脆弱: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是反脆弱》(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不對稱陷阱:當別人的風險變成你的風險,如何解決隱藏在生活中的不對等困境》(Skin In The Game: Hidden Asymmetries In Daily Life)
適合對象:偏聽(癌)症候群、父母、學生、教師、夫婦、誤解理性的人、認知同理心不足的人、自以為是的人、需要作決策的人、中產人士、對未來迷惘的人、誤會社會性問題的人、自以為是的人、身居高位的人、對現在的環境和未來產生「無力感」、「亡國感」或者「滅亡感」的人
這次的組合是一個蠻難服用的選書治療,蠻接近碩士課程Eassy的程度,不過也是一道極佳的苦口良藥,能夠改變人生,改變社會和世界。表面來看,這是兩本書,其實《不對稱陷阱:當別人的風險變成你的風險,如何解決隱藏在生活中的不對等困境》(Skin In The Game: Hidden Asymmetries In Daily Life)是《反脆弱》(Antifragile)的擴充本,把《反脆弱》中一些需要加以說明的部份再說得清楚多一點。所以,這兩本是需要一起閱讀。由作者創造,同時經常被人提出的「黑天餓」(Black swan),當中的「反脆弱性」和「不對稱」才是重點,這本書也是《不確定系列》的基礎。明白了書中的內容,自然更易容發現「黑天餓」的存在,在波動中獲益。(很多人認為《反脆弱》是討論跟投資相關的事情,事實上當然不是如此簡單。)還有,這些3篇選書治療的內容其實足夠一次Workshop去分享,或者拍成數段Youtube影片,讓觀眾更容易明白,將書中的概念轉換成能夠在生活運用的心法。所以我轉變了這次的編寫方式。(奇怪的是,對具有權力和財力的那班人來說,這1.5本書具備能夠被列作禁書的內容。可是直到現在,它還不是禁書,被人冷處理。)
Part 2:《反脆弱》+《不對稱陷阱:當別人的風險變成你的風險,如何解決隱藏在生活中的不對等困境》運用反脆弱創造未來 P.2
Fianl:《反脆弱》+《不對稱陷阱:當別人的風險變成你的風險,如何解決隱藏在生活中的不對等困境》運用反脆弱創造未來 .Final
首先,作者為這1.5本書設定兩個重要的門檻,如果你依照一般讀者的習慣一頁、一頁的閱讀,以及不是漫遊者(Flâneur),或者不知道甚麼是漫遊者,你自然覺得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Nassim Nicholas Taleb寫了很多廢話,這一章明明討論文化,下一章忽然討論金融,讀起來很不友善。也許是意外吧,我後天培養出來的閱讀習慣正是跳躍式的,常常在不同的章節來回閱讀(小說除外),跟著在腦中重組(原因是這樣做讓我們可以看書看得比較快)。幸好,我也是漫遊者(Flâneur),明白他正在做甚麼。就是這樣,我比較容易理解這本書的脈絡,明白怎樣把這本書的內容在生活之中運用。(其實還有多一個要求,如果你是博學的人,會更加理解書中的內容。)大家坐好與繫好安全帶,一起開始這次書見療法。
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Nassim Nicholas Taleb出生在曾經很亂的黎凡特地區,年少時因為戰亂的關係,一家人從老家撤離,漂泊到不同的地方。如果大家覺得現在很亂、讓人覺得很無力、很迷惘,他比我們經歷得更多,更明白甚麼是亡國感。(黎凡特地區有一部份是在敘利亞國境內,直到現在內戰的問題依然未能解決)不過,最為人熟知的事是他運用對機率的知識和在金融市場工作的經驗,從當年房利美破產中賺了一筆資產。他相信「切膚之痛」(Skin in the game),知行合一,沒有作出矛盾的選擇、沒有當冤大頭(香港叫作水魚)或是將脆弱性轉移到其他人身上,同時獲利。對於動盪的社會和環境感到無力的我們,這本書早在數年前提醒大家,可是當時大家忽略了它,現在是時候運用它來創造未來。
為這1.5本書需要在不同章所來點跳躍閱讀,很難以一般文章的一點、一點的去說明。所以我嘗試從性教育、兩性關係和飲食這3個我感興趣和一直研究、學習和拿自己作實驗的主題作例子去分享書中有用的內容,比較貼近我們的生活。同時,書中值得分享的內容實在不少,這次我以對話的方式表達,讓大家比較容易快速的大概理解。
讀者:甚麼是理性的漫遊者(Flâneur)?你怎樣知道自己是理性的漫遊者?
木熒: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奇特身份(或名詞),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從它的反面「觀光客」解釋。「漫遊者每一步都會做決定,修改自己的行程,使他/她能根據新的資訊吸收事物。在旅遊途中,由嗅覺(以及直覺)指引,修改行程,發現不一樣的角落。當然,他們還會保持警覺性,不讓自己陷入危險。大家試過去一個國家,然後隨心的四處逛,跟著發現那個地方比較真實的風景和人事嗎?觀光客就是緊隨計劃,前往一般會前往的景點,吃相同的食物、喝相同的飲料、拍類似的照片等等,象徵性地觀光。他們的行程成為了一種結構,盡力把隨機性、不確定性和冒險拿掉。」(按這裡找到漫遊者大概的特質)
我曾經試過兩次隨意的散步,一次是在北京,另外一次在我另外一個家鄉泰國首都曼谷。最後的收穫是精神上相當滿足!在沒有地圖或旅遊書的提示,在北京,我一邊走,一邊觀察四周,再把走過的路記住,避免迷路。就這樣,我嚐到人生中最美味的曼頭、看到大媽的氣勢、北京人的日常生活、胡同社區的環景、新舊交錯的對比……的體驗;在曼谷,我也一樣,在舊城區散步,發現了曼谷國家圖書館、領使們居住的地段、感覺有點可怕的動物園、泰國電影《晚孃》(新的那一部)的其中一個重要場景、最近還替曼谷一家當地貓隻的慈善機構Paws Bangkok的待領養貓們拍照,幫助他們找到家庭……等等。這些都是不會寫在旅遊書裡面,它們真的沒有旅遊特色,可是我對那些地方的感受卻更強烈,看到更多東西。不只用眼睛,是用心看到。這就是漫遊,理性地隨心所至,再自將吸引到東西行重新組合和連結。
他把觀光客的行為稱作「觀光化」,指觀光客腦中存有目的論謬誤,只執行預先設定好的行程表,被效能和使命束縛。他們有個錯覺,以為這一刻十分清楚自己將往哪裡去、過去的自己十分清楚自己會往哪裡去,以及其他人過去取得成功(或得到好處),是因為知道自己將往哪裡去,再產生誤解。「觀光客」的生活也被「觀光化」了,不會見機而作,拒絕修改目標,不接受隨機性、冒險、不確定性。他們認為生活是強固和不變,因此變成作者說的「火雞」,成為誤會自己是一隻不會被肉販屠宰的「火雞」。這樣很不理性,把脆弱性不斷的加強,產生「黑天鵝」(作者正是發明很多人常常說的「黑天鵝」這個名詞的人)。然後「黑天鵝」讓人和系統受到極大的傷害。
讀者:甚麼是理性?
木熒:「所謂理性,是指風險管理,就是這麼簡單。」╴作者這麼直接地說明了。當然他的解說不只如此。還有「理性是指避開系統性毀滅。」、「理性的事情允許集體 — 指能夠存在很長時間的實體 — 存活下來。」、「理性並不是清楚明白用華麗的詞藻去解釋;它只是有助於生存,以及避免系統性毀滅的東西。」、「會招來毀滅的策略,效益永遠無法沖銷毀滅的風險。」、「一個人可能喜歡冒險,但十分厭惡毀滅。」如果這樣說明的話,相信大家很有可能只是明白表面的意思。我用下面的例子輕輕的、直接的解釋一下。
理性就是用安全套進行性行為,一點都不複雜。╴Friendship sex、禮貌性關係、開放式關係(Open relationship)等等大家可以想像或認識的名詞,當中自然跟性有關係。學習性知識的其中一面(是其中一面而已)就是需要看一些疾病、器官、生育和墜胎的圖片和影像,當大家搜尋相關的圖片與看了之後,我相信大家一定馬上點擊離開那些網頁。一時之間的奮興的確吸引,可是如果經過整個過程之後,你會得到極度麻煩、足夠讓你身心俱疲的疾病或後果,甚至影響你往後的人生,其他人的人生,你會理性一點用安全套嗎?
這就是「風險管理」、就是「有助於生存,以及避免系統性毀滅的東西」、就是「效益永遠無法沖銷毀滅的風險」、就是「喜歡冒險,但十分厭惡毀滅」。不少人認為一次、兩次、三次沒有「中招」,便誤信自己「中招」的機會率很低。現在,當我聽到一些人常常說理性、理性、理性……不斷的重覆,他們繼續誤解風險,直到「厚尾」崩潰,「黑天鵝」出現,問題一發不可收拾。當然除了性事外,生活裡的其他事情,經濟、投資、愛情、政治、學習、教育、飲食等等。脆弱性的強度就是影響「厚尾」或「黑天鵝」的形成,影響我們的生活。
很多人被洗腦,常常把「理性」掛在口邊,不過行動或行動上卻製造毀滅性的風險和無助於生存的因子,是非常可怕的事。
讀者:甚麼是「脆弱性」?
木熒:作者以否定法(Via nagativa)反思脆弱性,很多人認為它的相反是堅固,其實是反脆弱性才對。「反脆弱不只是堅韌(Resilience)或強固(Ronustness)而已。堅韌可以抗拒震撼,保持原狀;反脆弱表現得更好。任何與時俱變的東西,例如進化、文化、觀念、革命、政治體系、技術創新、文化與經濟成就、企業生存、美食食譜、都市的崛起、法律體系、赤道雨林、細菌的抗藥性……等都是具有這個特質。連我們作為地球一種第種的存在也是一樣。反脆弱性決定了活著的有機物(或者深奧的體系,例如人的身體)和呈現惰性的東西(例如桌上的訂書機等物體),兩者之間的差別。」
還有,「反脆弱喜歡隨機和不確定 — 十分重要 — 它喜愛某一種的誤差。反脆弱性有一種奇特的性質,允許我們去處理未知,可以不必了解它們便放手去做 — 而且做得很好。且讓我講得更白些:由反脆弱這個特性,大致來說,我們比較長於做事,拙於思考。任何時候,我們寧可愚蠢而反脆弱,也不想極為聰明卻脆弱。」、「長期而言,反脆弱可以受益於預測誤差。你只要跟著這個觀念走到結尾,從隨機性受益的許多東西應該就會主宰今天的世界 — 受到傷害的東西則應該會消失。」── 以上一小段文字只是1024/1的內容,也是大概的介紹而已。
同時,反脆弱是「黑天鵝」(Balck swans)的解藥。「『黑天鵝』是指後果很大、但無法預測和不規則的重大的事情 ……人類的大部份歷史來自『黑天鵝』事件,卻花費心思微調對普通事件的了解,然後發展各種模型、理論或表述,卻不可能去追蹤它們,或者衡量這些震撼發生的可能性。」
讀者:不過這些東西跟我們有甚麼關係?跟一般生活有甚麼關係?我們的生活沒有很大的改變。
木熒:作者分享的反脆弱裡面有兩個東西,是我還未閱讀這本1.5本書之前意外地實踐出來,非常巧合 — 否定法(Via nagativa)和試探啓發法。而且是有效的,大家也用得到。
我成功的減肥跟否定法(Via nagativa)相關。從230磅的肥仔(胖子)減到170磅以下,然後發現對於一個190厘米的男生來說,瘦得有點不健康。所以我把體重增加到170–175磅之間,感覺比較舒服。就這樣我的體重一直穩定下來,外表沒有太大的起伏,健康沒有太大的問題,除了發燒之外。(這幾年,我開始了半斷食和週期性運動習慣,再一次誤打誤撞的讓身體改善,又是另一個故事。)當我開始減肥的時候,減肥瘦身的風氣不太強烈,所以需要自己在不同的途徑找資料,幫助自己一步、一步的把脂肪減少。現在我可以用幾句簡單的說話給大家怎樣才可以成功減肥或瘦身:減肥和資本主義中的賺錢的定義相反,用掉、花掉的東西比賺到或儲蓄的東西多(掉下手中的咪高風)。這個基本概念跟否定法(Via nagativa)不謀而合。
減肥的時候,我還在吃雪糕、糖或朱古力(巧克力)或是熱量很高的食物,相信大家會歪著頭質疑:「怎麼可能?」。在早上吃就可以!把那些高糖或高脂的食物放進早餐清單中,然後午餐吃正常的食物,晚餐便吃到70%或50%飽。加上,以適當的運動增加肌肉,讓肌肉幫助我們花掉脂肪。當然那個時候,我的運動量極高,因為我正好加籃球隊,學習怎樣打籃球,訓練得蠻瘋狂的。請原諒我的不禮貌,當我聽到一些人說:「喝水也會胖的,我也沒辦法啊。」如果反白眼可以收一塊美金的話,相信我已經發大財了。吃和喝一些不太適合身體的食物,又不訓練肌肉(不是健美比賽那種肌肉),還說沒辦法?這分明是借口麻。
減肥的重點是控制自己的力量,早上吃糖份或脂肪比較高的食物的話,我們有接近一天的時間去消化和花掉那些糖和脂肪,多餘的脂肪儲藏在身體裡的機會自然降低。午餐吃正常份量,消化的時間也充足。晚餐時,距離睡覺的時間很近,身體的消化能力會減慢。所以晚餐吃太多,多餘的脂肪儲藏在身體裡的機會大大的提升。花掉的錢比儲蓄的多,你的錢會多嗎?相同的,花掉的脂肪比儲蓄的多,你變胖的機率會高嗎?去年BBC有個節目,節目單位跟大學合作,研究不同的減肥方法。我說的那個方法以實驗證明了是有效的。「談到專注做好一件事,人們想到它的意思是對你必須專注的事情說是。但這根本不是它的意思。它的意思是說,對眼前的其他一百個好構思想說不。你必須精挑細選。其實,我對於我們沒做的事,和我做過的事一樣感到驕傲。創新就是對一千樣事情就不。」Steve Job 說。減肥就是對不健康說不,對不適合自己的減肥方或說不,對阻礙自己變得健康的東西(包括無形的東西)說不。再選擇那些真的對健康有益的方法,忽視那些以訛傳訛的減肥秘訣,強化的決心,一步、一步的把體重降低,減少脂肪,增加肌肉量。這是我們對我們的身體的一種創新,也是否定法(Via nagativa)的好處。
第二個是我的兩性關係發展和試探啓發法相關。減肥之後,我心裡卻依然是一胖子,一點也不懂得怎樣跟異性相處。也許跟還是胖子的經歷有關,我曾經被班中的女生們戲弄,被她們嘲笑。我沒有馬上知道一個不是胖子的男生應該有怎樣的行為,從不知所措的偽胖子(就是外表健康,內心依然是胖子),成為懂得運用真心和技巧跟異性溝通的男生,中間那段探索時期,經歷不同的事情和東西。包括學習怎樣聊天、了解怎樣運用和解讀身體語言和微表情(這個知識還影響我之後的日子,直到現在)、研究兩性關係的背後的知識、實踐自己學到的知識等等。
很多人的認知裡面,生活中有不少男性的過去很混亂,情史不太單純。我卻是「壞男人群中的好分子,好男人群中的壞分子」的那一種,用同理心(情緒和認知)運用一些壞男人懂得的技巧。在整個單身的那幾年,我承認為了試驗一些方法是否可行,找過一些女性測試。結果是成功進入她們的心裡(真的是心裡面,不是身體裡面),明白哪些是可行、哪些是不行。當然進入了她們的心之後,我馬上抽離。這種行為真的不太好。最後,我發現了一套比較容易實行的兩性關係的竅門,足夠幫助其他人解決兩性關係的問題。我的壞,還未到達胡亂跟人發生關係,以及被人咒罵的程度;我的好,也沒有到達耐性和體貼入微的程度。同時,因為我學會一整套技巧和知識,所以我跟感興趣的女性出來面見的時候,是一種蠻「不對稱」的情況。我從對方得到的資訊比她得到的多,而且她是不知道的我做了甚麼,認為我沒有邪惡的企圖,單獨跟我見面蠻安全。這就是試探啓發法 ── 帶著「切膚之痛」(Skin in the game)去「行動+研究」,然後實踐再改良,尋找那些效果不佳和能夠引發嚴重問題的關鍵元素後盡量除去,找出讓自己能夠生存的方法、行為和習慣之外,增進彼此的情感,再一起成長的獨特訣竅。
這1.5本書幫助我們理解反脆弱,然後還帶出眾多重點中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理清很多生活上的誤解,包括對社會、自己、經濟、商業等等。否定法(Via nagativa)和試探啓發法只是其中兩個思考工具。
讀者:又是少即是多,很多人都有這個建議,他提出的有甚麼特別?
木熒:作者納西姆的「少即是多」的主要提示試探啓發法之中,他找出由Gerd Gigerenzer分析棒球外野手如何接球的解釋︰「相反的,實驗顯示球員依賴幾個試探啓發法。凝視試探啓發法是其中最簡單的一個,而且在球已經在飛得很高的時候運作:眼睛盯著球,開始跑,並且調整跑步的速度,好讓視角維持一定。依賴凝視試探啓發法的球員,可以忽視計算棒球軌跡需要的所有原因變數(Causal variable)……只要注意一個變數,球員最後就會站在球的落點,不需要計算精確的位置。」。還有「克里斯多福.查布里斯(Christopher Chabris)和丹尼爾.西蒙斯(Daniel Simons)在他們寫的《為甚麼你沒看見大猩猩》(The Invisble Gorilla)一書說,看籃球比賽影片的人,如果為了數傳球次數等細節而分心,便有可能完全沒有看到大猩猩走進球場中央。」
我當然也有類似的經驗。我還學習和練習籃球的時侯,因為身高的原因(我高190厘米),不能逃避當中峰的機會。眾多練習之中,我需要為了快攻,練習搶籃板球之後,馬上用力把球向對手的陣地拋,傳給最前面的隊友。大力拋傳和怎樣接球正是運用凝視試探啓發法。我只需要好好鍛練身體的肌肉和反應,不斷從練習裡面掌握隊友的習慣,大概預計球的落點,再用力把球拋出去就行了。他當然需只要凝視球、觀察四周的狀況和跑到球的落點就行。我們不需要計算精確的位置,關注一個重點就足夠得分。在籃球的訓練當中,我不知不覺用身體理解試探啓發法的重點,讓我把它放在未來排毒和書目療法之中(按這裡也可以找到BBAC Cure/System(療方/機制),這個是另一個重點),幫助他人怎樣追求異性、解法兩性關係的疑難、生活的煩惱等等。同時,其實這個試探啓發法一直在大自然中運作,應用在Complex systems(深奧/複雜系統)之中,而且行之有效,比由人類創造的系統更有效。
Complex systems(深奧/複雜系統)也是這1.5本中非常重要的東西,弄清楚複雜系統是怎樣的概念和應用技巧,足夠解決現代的問題,甚至未來的問題,包括某國和台灣、香港、美國的難題、如何實行比較有效的民主制度、商業世界的疑難等等。我讀過一本關於複雜系統的書,難度比這1.5本書更高一點,不過幫助我更了解作者的思想。這也是閱讀這本書的難度所在,它的內容需要讀者多讀一些書,然後回來,跟著才會理解更多內容,產生「原來是這個意思」的情緒。
深奧/複雜系統跟「切膚之痛」(Skin in the game)有相互影響的關係。他認為「沒有切膚之痛,就沒有演化。」切膚之痛比威懾更具過濾效果。滅絕的風險存在時,演化才有可能發生。「現在,我們見到人們沒有從他們以及別人所犯的錯誤學到太多;相反的,系統藉選擇比較不會犯某類錯誤的人,以及消除其他人的方式在學習。」、「相同的風險移轉機制也妨礙學習;系統藉消去部分、否定法而學習。系統的經驗不同於個人的經驗;它是立基於過程。切膚之痛可以抑制人的傲慢。」回到最簡單的一點,事實上現實並不在意贏家論點是甚麼,能夠存活下去才重要。
正如我的減肥過程和學習兩性關係的知識,除了自己用身體去實踐外,當某些方法、行為和技巧是沒有效果,還會傷害自己和他人,我也會受到正面的傷害(當然我試過)。我還知道自己不應該傲慢和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得到更多非語言性資訊,用來說謊和欺騙別人,應該幫助別人才是「理性」的事。
相信吃了紅色的藥丸的朋友,現在會有點燒腦的感覺。不過我只是分享書的皮毛,還有幾個重點值得跟大家分享,幫助大家的生活,提升發現正確問題的能力(問對的問題比找出答案重要)。「不對稱」、「代理問題」、「情緒的調息」、「漢摩拉比」、「槓鈴策略」、「學習的意義」、「上檔利益和下檔損失」等等十分有用的概念,會再往後的兩篇書目療法選書出現。洗腦會減少人的恐懼,這1.5本會卻教我們跟恐懼跳舞。下回待續!
P.S. 最後,如果你覺這篇文章,以及我之前寫的文章值得閱讀,請forward給你的 3位朋友閱讀。你不follow、不拍掌也可以,因為我比較關心大家的真實生活,不是數碼數字的上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