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療法3:講故事是一種真誠的表演 #21STCREN

只懂得皮毛是一件危險的事;要深透暢飲,否則就別嚐那聖泉。

── 亞歷山大‧波普

藥方(Cure) 1:《講故事是一種真誠的表演》(Long Story Short The Only Storytelling Guide You’ll Ever Need)

適合對象:缺少靈感的Instagramer、Youtuber、Blogger及創作者、自我認知不足的人、努力建立自我形象或一直在尋找自己的人,跟希望認識真實的自己的人,不論他們是甚麼年紀。

在亞洲,Storytelling說故事曾經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好像詩、詞、歌、斌,這些都是充滿的說故事的東西。而且我們的大腦是很神奇的器官,它對故事的吸收力特別強,讓我們好好記住某些事情。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大家常常收聽跟觀看不同的網紅、KOL的故事。同時,大家卻忘記一個東西──我們自己也是一個珍貴的存在,自己的存在是一座故事的寶藏。當你聽到我這麼說,應該皺眉質疑,問「真的嗎?」這本書告訴你:「是真的!」(這本書有中文版的。)

這本書分開三部份,入門、故事的元素及表演與表演之外。「你本身就是很棒的故事!」── 這就是第一部第一章的題目。我們只是並未察覺這件事。作者舉了一個很棒的例子,一個媽媽平常的一天的生活。如果只寫出一天的行為或行動,真的很無趣。然後,寫下自己對每件事的反應、想法、感受和內心VO(獨白),自己的個性自然慢慢的浮現出來,事情馬上變得立體。而這個過程我們會學到怎樣觀察自己的情緒、怎樣面對各種事情、找到各種可能性的存在、理解其他人的想法等等。

2018年,一部泰國電影《Homestay》(台譯:借來的100天;港譯:寄身100天)誕生了!這部作品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教我們怎樣運用這本書分享的說故事的力量。

故事簡介:「一縷沒有記憶的無主幽魂,赫然發現自己附身在一名高中男生Min的屍首中,在外人眼裏他是個醫學奇跡,唯有這個「寄居靈魂」心知肚明,這是死神給他的考驗,要他在100日內找出令Min死去的真兇,否則他將永不超生,而且他不能向其他人透露真相!「寄居的無主幽魂」用盡方法投入Min的世界,感受Min的親情、友情及愛情,逐漸發現Min的死另有內情……」(預告連結)

copyright is belong to gdh and ECHO FILMS LTD.

當然, 因為結局的關係,這部作品讓我驚喜交集,感觸良多。這是我今年其中一部給我深刻印象和衝擊的電影!除此之外,大家嘗試好像《Homestay》中的無主幽魂般生活一天或數天:從你醒來的那一刻開始,你只是寄身這個身體,同時不能告訴其他人你不是「你」,開始問很多「為甚麼」,然後調查這個陌生身體的原主人的一切,再編寫一個只屬於「寄身一天」(或數天)的故事。你的智性同理心(Rational compassion)會大所提升,生活的感受和觀點將會改變,心理的上檔利益(Upward)會比下檔損失(Downward)多。(當然,我還強烈推介這部大家看這部電影!)

What’s your story? 你的故事是甚麼?還沒有嗎?看看這本書,治療我們缺少多角度觀察自己的病徵,找到不同的自己。「缺少多角度觀察自己」是破壞生活在現代的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病徵之一,不管你是甚麼年幾,深透地認識自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Instagramer、Youtuber、Blogger或者是尋找靈感的人,你的Follower需要故事,那麼你更需要故事。因為你需要知道「自己正在做甚麼」、「為甚麼做正在計劃做的事情」和「為甚麼選擇走上這條路」。《講故事是一種真誠的表演》裡的說故事的技巧是貨真價實的實用能力!(作者Margot Letitman是美國飛蛾大滿貫故事冠軍,也是專業的Storystelling導師、喜劇演員、作家及電視編劇。TED的講者也讀這本書學習,連蔡康永也推薦這本書的。)

P.S. 最後,如果你覺這篇文章,以及我之前寫的文章值得閱讀,請forward給你的3位朋友閱讀。你不follow、不拍掌也可以,因為我比較關心大家的真實生活,不是數碼數字的上的增長。

--

--

Super Normal Life Lab 超日常生活研學所
Super Normal Life Lab 超日常生活研學所

Written by Super Normal Life Lab 超日常生活研學所

Using Dark data to solve the hidden issue in daily life and study and craft the future with craftsmanship. Also sharing information about Bibliotherapy.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