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拯救生命,再談社交網絡吧
大人都說孩子不懂尊重人,不過我們怎樣尊重不尊重我們的人呢?我們一直被告知若發現錯事就要說出來,但當我們現在這樣做,卻被制訂這些規則的大人說成不尊重。大人只想我們成績優良,但卻討厭我們主見太強。
— Emma González (原文)
Social Media己經是生活必須品之一,誰也逃避不了。同時,它曾經加強了同溫層效應,讓很多人只看到社會的某一面。#socialmediavegan以BBAC System(機制)去思考怎樣的content或creative content去作Artificial Stupidity的資料。Believe(意念)、Behaviour(行為)及Affect(情感)透過不同的Clue(線索)連繫及串連,相互影響。一個內容不會沒有原因突然出現在網絡或社交網絡上,也許上載的人只是隨心地上傳當下的感覺。不過當很多類似的內容出現,Pattern(模式)便會出現,便成為演算法的因子之一,大家的行為慢慢地組成一個網上的分身。
2018年,美國佛羅理達州校園槍撃案的發生成為當代的一個轉捩點,眾人開始檢視社交網絡上的內容。Emma González的發言、訪問跟文字在社交網絡廣傳(行為)。上一篇的文章分享過,網上的內容只是把0.0001%負面事情及情緒散布,正面的聲音比負面的少。她站出來,希望校園槍撃事件不再發生(意念),說出自己的心聲和心情(情感)。由她的身體語言、表情跟經歷(線索)融合,變成一次衝擊人心的革新,一場衝擊社會的運動。
不管你是成人、青年還是少年,大家都開始嘗試後退一步,想一想眼前的看到的內客或自己即將上傳的東西,它們背後有甚麼的意念、發布的人有甚麼情緒才把文字、圖片或影片上傳。BBAC 機制(System)就是一種相對簡單的檢視方法去分析哪些內容可以幫助人類提升智性、情緒、藝術性及靈性成長,讓失衡的網上生態比更具慈悲(Great Compassion)及人性化(humanity)。討論或談論Social Media或新科技之前,找尋辦法讓人類(Human being)的生命不會途中消失,不然哪來真實的Data(數據)去成為演算法或研究的因子。
沒有生命,沒有Data。
這也是#socialmediavegan出現的原因,以大量優質數據去影響運算,從而變成Artifical Stupidity的靈魂之一。
以#socialmediavegan去分享吧。”This is me. This is us. This is human being”。